品牌的商業意義
在80年代,商場上風行將對手品牌或是有潛力的新企業并入旗下,整合成更強而有力的商業組合。在過去的商業市場上,企業常用成本會計原則以及市值計價方式的方式來估算品牌的現值。在一連串商業并購的活動之下,企業逐漸意識到,「品牌價值可能會被高估或是低估」,這都將影響商業投資決策以及未來的發展性。
品牌資產、品牌權益的概念,也正是作為企業并購投資的輔助概念出現、并且在越來越普遍的溢價收購中被廣為接受的。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去估計品牌的經濟價值,成為近20年來企業投資的重要議題。
品牌資產與品牌權益
讓我們用更直觀的方式說明,如果以商業的角度看待品牌,品牌成長其實與財務管理的概念非常相似,財務投資有賺有賠,而品牌投資也是會成長或是衰退,并不是只是一個logo、一個品牌名稱的這么簡單,他是一個動態改變的過程。
簡單來說,品牌資產是品牌未來的盈利能力的現值(present value),而品牌權益是品牌未來盈利扣除掉與品牌相關后的「留存收益」現值。用資產負債表的算式可表現為:品牌資產 = 品牌負債 + 品牌權益
當品牌的威望低于未來可營利的價值,品牌的資產可能就會呈現負數的了。最經典的案例是,產品透明星的代言希望可以提升「增值空間」,但是當明星遇到負面輿論的風波,產品價值可能會受到波及,出現掉價的風險。
一言以蔽之,品牌資產能夠增加或減少企業所銷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一系列品牌相關的資產與負債的集合。
品牌價值的測量
直到近代的學術界和實務上對品牌有各種不同的定義以及見解,對品牌權益的價值估算也是一樣百百種。但是大致上可以簡單歸納成兩種面向討論:
一、財務面向:主張品牌權益是指依附于品牌商譽的附加價值可以為產品帶來的溢價空間。
二、市場面向:主張品牌權益是指品牌喚起注意者思考、感受、知覺、聯想的集合,而此組合會進而產生購買影響力,不同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價值認知存在著差異性。
品牌的誕生非一日之功
相信讀者看到這里,我們對于品牌權益的概念已有進一步的認識。品牌的成功與否與消費者認知息息相關,且品牌營銷的操作的面向與變因相當復雜。我們必須知道品牌成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雖然無法完全量化評估,但卻有潛在的商業利益以及隱藏的價值。
從品牌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品牌主給他什么樣的資源,怎么樣打造他,讓他與消費者溝通,都會影響消費者對于這個品牌的價值判斷,而這個價值判斷就產生了品牌權益。品牌不斷地對外溝通,消費者同時不斷地接收品牌給予的訊息,對于品牌的價值判斷也會不斷調整。
所以動態概念在品牌經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一環,每一次的營銷活動都影響著品牌的價值累積。因此品牌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謹慎思考營銷策略規劃、累積品牌的溝通力度,品牌才會不斷地增值。
企業主也無需緊張,只要做好整體營銷布局,以及善用資源配置在可以累積品牌權益的事物上,您的品牌也成為受歡迎的明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