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一年近距離觀察該細分行業時發現主流微型電動車產品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行業內領先的制造商都已經具備了造車的四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產品的一致性和品質的穩定性已經與過去的產品不可同日而語。不僅僅外形美觀了許多,安全配置、輔助駕駛配置都大幅增加,達到普通轎車的水平。
產業意義上微型電動車產業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跑器,我國針對微型電動車的分類管理政策即將出臺。微型電動車具有和電動汽車非常相似的技術結構,因而將在大部分產業鏈環節與電動車共用,微型電動車市場將是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的孵化器,也是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獲得規模優勢的捷徑。
我國現行的道路交通體系將摩托車L1-L5納入管理體系。由于歷史原因L6四輪輕便摩托車和L7四輪摩托車則沒有納入管理體系。據我們了解,我國新修訂的GB/T15089《機動車輛及掛車草案》已經將L6和L7納入。工信部8月份密集調研山東微型電動車生產企業。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也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表示微型電動車發展管理規范初定。種種跡象表明微型電動車即將獲得合法的身份。
微型電動車滿足三四線城市機動化的代步需求,市場空間廣闊。微型電動車是機動化升級的一個階段,有其剛性需求的一面。微型電動車消費人群是當前普通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用戶的機動化升級需求,同時也是適合廣闊的三四線城市居民的機動化需求。目前中國有大約有9100萬輛兩輪摩托車,以及1.8億輛電動自行車的用戶,微型電動汽車的潛在客戶正是這些用戶升級而來。
我們判斷分類管理政策實施,微型電動車獲得合法身份全國推廣,年產銷規模將達到數百萬輛級別。合計2.7億的兩輪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用戶,30%的升級率,潛在用戶數量即高達8000萬,按10年的穩態更新需求年需求將在800萬輛,遠高于我們原先預計的200多萬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