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網店月銷榨油機近700臺
在淘寶網搜索“家用榨油機”,看到符合條件寶貝為3600多件,價格從400余元到萬元不等。其中一銷量較好的店鋪,在《舌尖2》播出前,其某款榨油機日銷量10余臺,節目播出后,日銷量在20至30多臺不等。
榨油機原理為物理壓榨,有冷榨、熱榨兩種方式。記者看到,這些榨油機能壓榨花生、大豆、芝麻、葵花籽、橄欖仁等多種原料。不少家用榨油機的廣告語宣稱,榨出的油無添加、營養全保留,顏色更自然。
專家:自榨油主要風險在于原料選擇
《舌尖2》第二集一開頭就展示了來自徽州的古法榨油,其敲擊榨油的畫面頗受觀眾稱贊。
據了解,油的提煉主要有壓榨和浸出兩種基本工藝,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大部分食用油必須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流程,變成精煉油。然而,家用榨油機榨出的油為毛油,是半成品油,可能會帶有黃曲霉素等致癌物和其他雜質。
一位從事農科研究的技術人員說法,家用榨油機的壓榨方法沒有問題,但其主要風險存在于榨油原料的品質控制。拿花生舉例,如長毛霉變就可能含有黃曲霉素,以此原料榨出的油黃曲霉素可能嚴重超標。
建議:嚴控原料即榨即食
該技術人員介紹,自榨油存在“保存期短、原料及加工過程易受污染”等不可控因素,家庭如想榨油,需要將原料精挑細選,挑出霉變、黑斑等不合格的原料,在不能借助檢測手段的情況下,至少要保證原料品質及安全。此外,在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衛生,將用具嚴格消毒,不要讓食用油受設備污染。
由于自榨油是未經過精細加工的半成品油,含有的雜質較多,易氧化,存儲十分麻煩,如果方法不當,會造成油高度氧化。對此,專家建議,家庭自榨油盡量每次少做一些,最好是幾天內就使用完畢,以免長期放置造成氧化、變質。此外,由于自榨油沒有檢測手段,兒童體質又較為敏感,建議有小孩的家庭盡量少食用自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