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綁定音樂
雙贏或變雙輸?
電影的營銷戰打得越來越激烈,片方的營銷工具箱里的工具越來越多,自從邀請知名歌手演唱電影推廣曲、主題曲的做法出現之后,因其效果明顯,漸漸成為大家的必選動作。早期因為招式新鮮,觀眾歌迷頗為買賬,主題曲的制作也大多粗放毛糙,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不過隨著營銷戰的升級,主題曲的方式也需要對抗觀眾的審美疲勞,出新出奇,向高端定制方向演進。
多少年過去了,但王菲和陳奕迅為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合唱的主題曲《因為愛情》依然伴隨著電影畫面縈繞在很多觀眾的腦海中,成為主題曲和電影相互成就的經典。之后,主題曲推廣在電影營銷中普遍被采用,也不乏屢建奇功的案例,不過歌曲制作仍稍顯隨意,并不會給電影量身定做主題曲,更多是與歌手的新專輯“搭伙”,選擇其中現成的一首,既宣傳了電影,也宣傳了歌手的新專輯。不過隨著片子制作越來越精良,觀眾口味越來越“刁鉆”,只有為電影高端定制的主題曲才能發揮功效,只是當如今定制主題曲也日益普遍的現在,主題曲大戰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難決出勝負了。
不過伴隨著娛樂營銷細分化,影視音樂制作和推廣營銷只會越來越多,而唯有契合電影風格、主題,包含創意和匠思,熟練運用社交媒體傳播規律的主題曲才能有更大勝算,不然的話,人們寄希望的電影與音樂的綁定雙贏,最終則可能是雙輸。
專業分析:主題曲營銷
關鍵是契合度要高
主題曲作用的大小,關鍵在于是否與電影相契合。這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身兼演員、編劇、音樂人三職的趙英俊曾創作過《港囧》的《清風徐來》、《煎餅俠》的《煎餅俠》、《萬萬沒想到》的《大王叫我來巡山》等電影主題曲。他曾表示,以往的影視劇多從大牌歌手新專輯中選一首作品,現在更多是根據電影的內容和氣質定制歌曲。
曾參與制作《煎餅俠》中膾炙人口的《五環之歌》的業內人士也曾表示,現在創作電影主題曲要更加貼合電影調性,比如譚維維的MV《Take My Hand》,就像《X戰警:天啟》一樣強調科技感。大張偉的《biubiubiu》中魔性重復的biubiubiu,模仿槍聲里,也配合《快槍手》西部片風格的打槍鏡頭,很容易給聽眾洗腦。
而《煎餅俠》中的《五環之歌》,起初為了貼合人物性格,想的就是玩混搭風,于是找來岳云鵬和MC HotDog分頭創作,最終效果好得出乎制作人的意料。
導演張一白也曾談及電影《匆匆那年》的主題曲《匆匆那年》之所以火了,契合度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