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在國內開售,除了三大運營商推出了合約機等服務重在營銷外,記者發現,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借勢打起了營銷牌,其中不少是借力推廣自家的新產品、新服務。同時,多家銀行也搭上iPhone7銷車,將iPhone7與信用卡、理財等結合在一起,試圖以此帶動各類金融服務。
企業扎堆借勢營銷
9月16日,iPhone 7在國內開售,引發了眾多公司的營銷大戰。
記者發現,三大通訊運營商歷年來都是這場營銷大戰的主角。今年,中國聯通仍把iPhone 7合約套餐作為主打產品,中國電信采取了裸機與合約同時銷售的策略,而中國移動則是完全放棄了合約套餐,只提供常規套餐選擇。
同時,一些電商、互聯網企業也開始扎堆借勢iPhone7打營銷牌。比如,網易CEO丁磊以“測試”iPhone 7的名義,開啟了自己的直播首秀,目的是為網易直播站臺。京東商城則是通過iPhone 7的快速送達,推廣自己的“移動商店一小時達”服務。
銀行借力推金融服務
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開始參與到借勢iPhone7的營銷大戰中,隨著Apple Pay今年在內地開始普及,這次銀行更是重視,推出了諸如iPhone7預售、信用卡積分兌換iPhone7、購理財產品就送iPhone7等各種活動,目的就是希望將iPhone7與信用卡、理財等結合在一起,試圖以此帶動各類金融服務。
記者瀏覽多家銀行的官網發現,實際上,在iPhone7開售前,中行、工行、農行、招行等多家銀行的官網都推出iPhone7預購活動。“銀行的公眾號老早就推送了這一信息,我一直關注著,但因為數量有限,預購名額一下就被搶光了,我沒搶到。”長沙的吳女士說。
浦發銀行于9月1日至9月10日推出了信用卡積分搶兌iPhone7的活動。9月20日,記者看到,這條由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的微信,閱讀量已經超過了10萬。
9月20日,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推出了“理財就送iPhone7 Plus”的活動。招商銀行則是推出了信用卡分期購iPhone7的活動,如果市民選擇分12期支付的話,每期均可以免息。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電商平臺通過旗下的支付品牌來與銀行爭搶分期購iPhone7業務,比如京東商城推出了白條免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