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美國和歐盟指責俄羅斯支持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并對其采取了多輪制裁。7月29日的最新一輪制裁尤為嚴厲,涉及金融、軍事、石油等領域。
制裁措施包括對俄羅斯三大國有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莫斯科銀行和俄羅斯農業銀行的中長期融資禁令,以及禁止向俄羅斯出售軍事裝備、禁止向該國出口深海鉆探和頁巖油技術等措施。新一輪經濟冷戰似乎一觸即發。
美歐俄貿易戰不適用冷戰思維
上一次俄羅斯遭受全面經濟制裁還在冷戰期間,彼時,美國曾對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制裁,包括關閉蘇聯采購委員會、推遲舉行新的長期谷物協定的談判、限制石油和天然氣設備和技術的出口等。這重創了蘇聯經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如今看來,冷戰情景將難以重現。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眾多新興市場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日趨多元化的主體與千差萬別的利益訴求正成為制約經濟制裁效果的重要力量。
金融制裁是美國進行經濟制裁的殺手锏。2005年9月美國運用金融武器制裁朝鮮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2006年5月再次金融制裁伊朗時則阻力重重,原因在于伊朗的經濟復雜程度和開放程度遠高于朝鮮,對伊朗的金融制裁很難奏效。
與伊朗6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比,如今俄羅斯外匯儲備有近5000億美元,美國要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更是難上加難。
當前,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額高達4000億美元,歐洲能源的三分之一來自于俄羅斯,而俄羅斯對歐洲的經濟依賴甚至更高,歐俄都無法承擔新一輪經濟冷戰帶來的風險。目前全球格局已經改變,不應帶著舊的冷戰思維看待新問題。
在俄羅斯示意停止進口美國肉雞后,巴西便提出希望能夠替代美國向俄出口肉雞,以實現其對俄出口倍增。巴西為世界最大的肉雞出口國,2013年肉雞出口超過400萬噸。其中對俄羅斯的出口量僅為15萬噸。
在美國對一系列俄羅斯國防和原料企業實施制裁后,俄方隨即提出計劃以數十億美元的價格從中國采購數批電子元件基座。此前中俄天然氣協議得以簽署也得益于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
日前,俄羅斯第二大移動通信運營商Megafon已將40%的現金儲備兌換成港元,存放在幾家中資銀行,以抵御美國金融制裁的風險。
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崛起,打破了美歐等西方國家壟斷世界工業化市場的局面,也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新興國家崛起使俄羅斯有了新的能源市場和出路。金磚四國的協商機制也使新興國家和俄羅斯處于互利共贏的格局。后冷戰時期貿易戰不再是零和游戲,還將為新興經濟體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