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是社會和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其中,科技創新將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撐。這一趨勢之下,既要構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推進醫學科技進步,也要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將大數據、AI、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使得遠程醫療、精準醫療、互聯網診療、智能終端加速落地,讓智慧醫療惠及更多的患者,切實提升人民就醫體驗。
智慧賦能未來醫療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醫療信息化領域的相關探索。一路走來,逐步實現了對傳統醫療服務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打通了各級醫療體系之間的數據壁壘,從底層的計算機軟硬件、IT系統、數據庫到電子病歷、自助服務,再到遠程醫療系統、互聯網醫院,可以說中國的醫療信息化走過了HIS、CIS、GMIS三個階段。相應的,圍繞這一領域的IT投資也在逐年增長,相關機構預計,到2025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74億元,2021-2025年的復合增速約為28.14%。不過,有了數字技術并非“一勞永逸”,如何高質量地用好、管好醫療資源和IT終端才是降本、增效、提質的關鍵。
數據價值定義精準健康
“過去10年,基因技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精準醫療’成為熱議的話題,可以為臨床提供精準的治療方向,而未來醫療則會從精準醫療向精準健康或者說精準預防發展。”貴州精準健康數據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翟耀斌說。當然,這一切需要大規模數據的支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要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推進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健康大數據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
無論是對于醫療機構的流程和管理,還是個人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應用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不僅能夠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幫助下創新醫療手段,快速且有效地找到新的治療方法,提升治愈率,還能夠助力分級診療順利實施,使得醫療服務更加精準、醫療資源高效分配。尤其是在遺傳基因組學、就醫記錄、人體感知監測等信息日益完善的情況下,“千人千面”的個人健康大數據逐漸普及,讓診療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在早期對疾病進行干預和預防。這一過程中,數據的規模化和復雜度成為了新的挑戰,如何對數據進行“存、管、算、治”是企業服務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盡管讓AI完全替代醫護人員進行診斷仍需時日,但是有了更加高效的輔助技術,醫療人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更迫切的專業決策上。例如,面對醫療數據的大量計算和分析需求,通過搭載英特爾vPro平臺的NUC迷你電腦客戶端可以提供穩定可靠的算力支持,大幅提升醫療效率。同時,vPro平臺內置的硬件盾和威脅檢測技術,還能夠為醫學終端、病患信息、醫療系統等重要資產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加速高質量醫療服務下沉
院內信息化讓數字醫療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區域醫療發展則是實現“普惠民生”的關鍵。過去,中國的醫療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服務水平差異較大,醫療供需缺口也在擴大,對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去年1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醫療信息化建設得以下沉,讓社區、鄉鎮的居民也能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居家康養。
可見,區域醫療信息化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考慮到區域醫療涉及的主體數量眾多、數據量龐大、需求較為分散,單靠某一方的服務商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從技術層面來看,復雜的網絡環境、系統架構和管理難度也對信息化的實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以貴州地區為例,山區的地形多變、基層醫院之間距離較遠、大量的醫療設備分散,導致日常運維難以順利進行。此時,技術賦能就變得更為重要。
以智慧超聲網絡為例,基于vPro平臺的設備和2.5G超聲網絡,不僅可以利用AI技術實現患者與檢查設備自動化同步,采集的DICOM原圖準確歸檔,協助醫生測量切面和采集動態圖組,提升診斷效率。同時,通過vPro平臺的快速部署,可以解決基層醫聯體的會診需求,使得智慧超聲網絡可以隨時與北上廣的專家進行連線,讓偏遠地區的患者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NUC客戶端的便攜性,加之vPro平臺的遠程可管理性,可助推優質醫療下沉,進而緩解醫療資源不均現狀。
技術賦能打破服務壁壘
具備強大算力、高效運維和安全穩定特性的醫療終端,正使得醫療行業邁向嶄新的發展階段。對于量大、復雜的醫療數據處理需求,全新高性能混合架構設計的NUC客戶端可以加速醫療數據分析結果產出,縮短醫患等待時間。除此之外,英特爾NUC設備體積小、易便攜的特點適用于在偏遠地區部署,可以在區域醫療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提供“中心算力”。
在英特爾vPro平臺的助力下,醫療終端可以以更強大的性能支撐遠程醫療服務,其現代可管理功能,可以快速解決設備問題,降低管理難度,讓運維人員不必“翻山越嶺”,足不出戶即可解決現場的IT問題,也可以避免IT人員在現場處置時的感染風險。一個工程師可在一天內完成三家基層醫院的項目搭建和培訓工作,3個科員可以運維全院1000臺終端,這背后都源于vPro平臺的遠程管理能力。
每一年,全球基因組的數據規模都在以EB級的量級快速增長,有了更強大的算力和平臺支持,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對個人健康大數據加以利用、分析并給出建議。通過研究基因組學,可以找到特征性的生化指標與某些疾病之間的關聯,而得益于各類物聯網終端和技術的普及,多組學數據的采集、計算、分析也成為可能,可以通過基因組學、LED組學(生活習慣因子、環境因子、飲食因子)、監測組學等對個人健康帶來更精細化的管理,進一步推動精準用藥、精準治療的發展。由此,過去面向少數群體的個性化醫療,也能夠變得更加普惠化,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更精準、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
結語
可以看到,數字技術與社會民生的深度融合為百姓帶來了切實的幫助,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醫療信息化的建設隊伍中,智慧醫院和智慧醫療勢必會加速實現。在這一浪潮之中,無論是中小企業服務商還是像英特爾這樣的技術領導力企業,都將享受到數字中國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