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完成內容創作,發布后卻收效甚微的你可能會問:我的內容有什么問題嗎?我的受眾到底在哪?
嘿,難道你沒看過《荒野廚房》,哦sorry是《荒野求生》,嗎?貝爺每次設陷阱,都會追蹤痕跡,在獵物習慣出沒的地方“守株待兔”。
對于想要抓住受眾的你來說, “守株待兔”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心理學家認為,記憶的貯存方式主要有3種: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感覺記憶就是指受到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感覺器官的影響。還有研究稱,嗅覺的記憶是長期記憶之首。看吧,神奇的大腦正在大聲叫醒營銷人:“守住感官!這才是抓住受眾的關鍵!”
感官真有這么重要?
當然。簡單來說,每個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對聲音比較敏感,有的對視覺的刺激印象深刻,更有甚者憑手感來記憶一切。這種身心相互影響的情況揭示,只要改變其中一個,另一個就可能發生改變,這就是NLP的理論基礎。
啥是NLP?
NLP就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 (Neuro) 指的是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L (Linguistic) 是指語言,更準確點說,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P (Programming) 是指為產生某種后果而要執行的一套具體指令。
那怎么在抓住受眾感官的過程中利用NLP呢?
重點來了。NLP雖然強調人會通過“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來體驗世界,但其實人們印象深刻的只有局部感官記憶,例如腦中跳出畫面(視覺)、立刻想起聲音(聽覺)等,NLP將此特質成為“優位感覺”。
而我們傳播內容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優位感覺”刺激受眾感官,進而在受眾的記憶里占據一席之地。
優位感覺可分為以下3種,這些感覺會影響受眾在接收信息時的一些特征與習性,而我們也可針對這些特點改變自己的內容形式:
第一種、視覺優位者:聽別人說話時,往往只能聽得進一半,容易局限在自己看得見的事物里。與這一類人溝通,重點要放在讓對方有“想象的空間”,注意對方描繪的想象,或利用圖像讓對方“一看就懂”。
這類人通常表現出來的特點是:
說話速度、節奏很快
話題經常跳換,但不太有邏輯性
不容易記住口頭上的指示
容易被鮮艷的圖片、影響吸引
呼吸較短促、走路速度快
說話時動作幅度很大
視線經常往上方40度附近移動
第二種、聽覺優位者:以自己聽到的內容為優先考量,會保持較理性、嚴謹的邏輯處理信息。與這一類人溝通時,最好能提出客觀的數據資料,按部就班地說明會更具說服力。
這類人通常表現出來的特點是:
說話速度、節奏中等
重視語言、文字的邏輯性
習慣通過聽與復述來學習
喜歡聽音樂、講電話
提案時總是不喜歡呈交詳細的書面資料,喜歡口頭報告
呼吸頻率平緩,走路速度中等
視線經常朝左右水平移動
第三種、身體感覺優位者:常以身體觸碰到的事物為優先(NLP將嗅覺和味覺也歸類于身體感覺的一部分)。與這一類人溝通,最好放慢說話的節奏、讓對方感到舒適,若有具體的物品讓對方現場試用,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這類人通常表現出來的特點是:
說話速度最慢,聲調低沉穩重
認為過程比結果重要
擅長或喜歡做手工藝品
走路速度很慢,在意氣氛舒服
經常做深呼吸
視線容易往下移動
當然,如果你無法直接接觸目標受眾,無法探知他們接收信息的習慣,那就不如將辛苦創作的內容來個“一魚三吃”,為視覺、聽覺、身體感官優位者打造豐富的內容形式。
所以,從今天開始,你要完成兩個工作:1、多樣化發展內容形式;2、多元化開辟推廣頻道。
拿這篇文章舉例:
我們可以提煉其中的要點做成PPT,線上+線下共享;
對已有的PPT演講進行復述,并將其轉化為秒拍視頻;
從視頻中提取出音頻,將其發到播客網站;
將列舉型信息轉化為信息圖;
將信息圖發布到微博上。
內容營銷的理念基礎就是將內容看做你的品牌資產,而非一次性的廣告素材。每一次在新平臺上對內容的重復利用,都可以有效優化你的品牌官網/關鍵詞,并降低內容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