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為繼1990年北京和2010年廣州之后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中國城市。運河亞運公園的中心建筑——混合功能主體育館(亞運會期間為乒乓球館)位于公園入口南端,擁有5,000個座位,可通過兩座弧形橋進入。這座35,000平方米的建筑被設計為全新的社會文化活動的吸引者和生成者,我們稱之為混合建筑;在亞運會結束后,場館將兼具體育賽事與音樂廳/活動空間等不同功能。“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也是“主色調”。“綠色建筑”的“綠”,不只是一般意義上花草樹木的“具象綠”,也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低碳綠”。下面就讓我們去看看杭州亞運會的“綠色建筑”。
以玉琮為設計出發點的混合功能主體育館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比賽場館之一 ——運河亞運公園的核心場館。是僅次于奧運會的世界第二大的體育賽事。混合建筑體現了該地區的歷史傳承,知名品牌體育建筑的概念采用了“玉琮”的交錯幾何形狀——這是一種古老的玉石制品,形狀為帶有圓形孔的方管——同時這也是一座混合建筑,而不是一個單一功能的體育館,也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建筑的適應性,傳承了杭州精神。
秉承綠色亞運理念,運河亞運公園在規劃及建設初期,前瞻性地以多種綠色生態技術,打造了因地制宜、具有杭州地域特點的綠色亞運場館。在2019年,運河亞運公園體育館成功列入杭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示范項目實施計劃。近日,運河亞運公園體育館部分榮獲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
該建筑使用可再生或回收材料,包括用于外立面的回收黃銅或用于體育場內部的竹覆蓋層。所有主要公共流通區域以及中心體育場碗區均在建筑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自然采光和通風。而且建筑處于一個基于海綿城市設計原則的生態公園內,通高保留、收集和過濾雨水,以便在體育場內重復使用。
一片2.4萬平方米的空中花園將整個場館的綠化率提高到45% ,成為場館“冬暖夏涼”的“隔熱保溫”神器。地面鵝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統可將雨水變為噴泉用水、灌溉用水,每個月能為場館省下約1000噸水。
拱墅運河體育公園場館群的“綠”與草地、溪流相映成趣,4000株精品喬木、100多種花卉圍繞著場館,兩條空中綠道猶如“綠綢帶”串聯起水、岸、林、城。全媒體中心頂部安裝的21套導光裝置可以滿足場館日間8.5小時的照明需求,省去開關燈過程中的大量能耗。
項目綠色建筑創新亮點概覽:1.通過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人工濕地等海綿城市技術的綜合運用,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觀,修復和提升了場地生態環境;2.采用室內空氣質量監控與改善系統,結合光電離子空氣凈化除菌技術,打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3.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均采用BIM技術,實現了項目各參與方之間的協同互用及各類信息的集成。此外,杭州亞運會65座亞運場館及辦公場地全部使用綠電;物資回收利用率將不低于50%,固體廢物100%可以安全無害化處理……場館之外,亞運村內“綠意盎然”。一幢幢嶄新的樓宇看似平平無奇,但全部都是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占比超過50%,建設過程中采用了新風熱回收凈化系統、裝配式建造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措施。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杭州市綠色建筑管理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做出了積極貢獻,有助于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并推動杭州市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