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體育活動與園林綠化有著密切關系。古希臘人認為,只有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對人的智慧和身體發育才能產生有益的作用和影響。上世紀90年代,現代體育公園的概念被提出,隨之又經歷了發展演變過程。如今的體育公園將自然景觀與體育設施組合在一起,往往兼有運動健身和其他多種功能。
體育公園的規劃設計,應向融合多種活動的生態綠地的方向發展,強調活動多樣、內容豐富,以維護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發展,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趨和諧。不僅要建成體育和生態的城市空間,還要有藝術性,并體現城市人文。
體育公園的設計原則主要有:
1.主題要突出
體育公園要以體育鍛煉為主,其他一切服務、設施、環境均以此為中心開展。如天津中海公園城體育公園的設計主題就是“發現秩序與力量之美,創建社區動線公園”。
2.通用化設計
即普遍、全體、共有的意思。滿足各年齡層使用者的大眾要求,尤其考慮學齡前兒童、老人和殘疾人的使用。以色列賓亞米納體育公園被設計為開放式城市廣場,可供許多年齡段的人活動。我國城市的社區體育公園普遍服務于區域的各年齡段居民,以最大程度實現全年齡、全民健身的理念。
3.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體育公園要做到科學設計、方便管理,為體育競賽、訓練以及休息和文化教育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很多體育公園都劃分為多個功能區。如上海青浦趙巷體育公園景觀設計將運動、自然生態、社交休閑三種功能區交織分布在公園內部。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改造方案,交通設計實現有效人車分離,并能實現賽時人流高效疏散。
4.安全性原則
相對于一般公園來說,體育公園的安全性尤為重要。運動設施要勤檢勤修,要有明顯的安全警告標志。要考慮兒童、老人和殘疾人使用的合理尺度甚至專門設計。荷蘭Willem體育公園的場地被大塊幕布包裹著,不僅保證了安全,還緩和了風帶來的不利影響。
另外,體育公園面積不一定都要大,如重慶心湖北體育文化公園就是由城市“邊角地”改建而成,雖規模小,亦可承載文化、生態、社交等功能,提升城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