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五金鎖具企業利潤逐漸降低
五金企業經過了幾年的飛速發展,卻在今年不但沒有迎來他的春天反而遭到了消費者的質疑,市場競爭越來越大,收益漸走下坡路,這一切原因為何?
未培育專業市場。一般來說,消費者購買五金產品均隨便在附近一個雜貨店或日用超市便解決了,之所以如此,緣于五金行業沒有培育專業市場,而且傳統的五金集散地也缺乏系統的營銷策略以及相關的區域保護,更別提穩定的價格體系了。若有專業的五金市場,便有了有力的市場監督,消費者的購買向心力便可形成,市場秩序也一片大好。
鎖具市場利潤下滑嚴重怎么辦?
缺乏綜合品牌能力。仔細了解后不難發現,如今市場上流通的五金產品,做工粗糙、款式單一且過時、品牌保障不足,這些嚴重降低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信任感,而消費者在采辦五金產品時,恰恰對于品牌是十分重視的,可以說是采辦產品的首要需求,品牌綜合力差毫無疑問的制約了五金行業的整體發展。
外資企業搶奪市場。我國的五金產品特別是模具產業大都以小作坊模式生產,所生產產品專業度與精致性不足,而國外模具企業大多小而專、小而精,這就為外資企業進軍中國市場打開了通道。原料上漲,利潤空間降低。五金產品的直接下游材料為鋼材,而鋼材的價格卻不斷上漲。再以衛浴五金為例,生產一個水龍頭產品原材料成本最大,目前水龍頭主要還是以銅質材料為主,而銅的價格為38000元/噸左右,據億礦網了解,原材料的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的70%以上,按照內銷毛利潤率30%計算,一款水龍頭的成本價就已達到200元。
十二五規劃已來臨,有專家預測中國模具業市場份額或將達到3000億元,究竟五金行業能否在政策刺激下迎來自己的春天,大家拭目以待。
鎖具整合之路勢在必行
中國制鎖行業伴隨著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競爭要素變化,面臨國際市場競爭的危機,從整體上來分析,小而全的生產企業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高科技鎖具企業少,導致了質量極不穩定,劣質產品充斥市場。那么,怎樣才能全面提升中國鎖具的制造質量,使行業步入整合之路。
中國鎖具產品的發展趨勢應從,一高精度、高效率、高牢固度、多功能;二多規格、多品種;三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展示其特征;工藝與技術上加強應從:切削加工技術、沖壓技術、壓鑄技術、表面處理技術、自動裝配線等方面入手。
中國制鎖行業應該有一個具備組織性的總體目標,科技進步才能逐年穩定提高,如產品結構、產品質量、技術裝備、創新能力、人才結構等等缺一不可。鎖具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屬日用五金,同時又是一類安全防范產品,這一行業的發展好與壞,關系到每一個家庭、單位、公共場所的安全。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提升的今天,中國鎖具如果仍是無創新意識、駐足不前,勢必被國際市場所淘汰。像現代具備高科技運作的意大利、美國、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可稱得上制鎖強國,他們的技術水平及工藝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世界名牌鎖具出自這些國家,但是隨著這些發達國家勞動力的日益昂貴,到20世紀70年代,低檔鎖具生產中心逐步向亞洲四小龍轉移,并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到90年代初,亞洲四小龍勞動力成本上升,競爭優勢下降,在全球鎖具市場日漸衰退。在這一時機下,中國制鎖商抓住了這一機會,大批量生產,到1992年,我國鎖具總產量達10.5億把,出口2億多把,逐步成為鎖具生產大國。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鎖具行業僅是一個處于成長中的市場,據相關媒體調查,初步結論,中國制鎖企業在全國分布不均,集群現象突出;無序競爭嚴,五金利潤極其低下,由此嚴重干擾了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