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營銷目標,都會影響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過,假如需要對營銷方案進行自我診斷,那么就需要常備一些營銷界的“黃金準則”。以下7大標志將會告訴你,作為營銷人員,何時以及如何調整廣告的媒體投放組合。
1、搜索量驅動,但社交媒體始終是好的投放平臺
品牌搜索量降低時就改變營銷方案,這一點很明顯,而且同樣適用于非品牌搜索。如果搜索你品牌的人變少了,就說明你的轉化漏斗(Conversion Funnel,指一定數量的人看到你的廣告,你能夠把幾個人變成忠實客戶)還不夠大,這時就該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上多砸點錢。
營銷漏斗模型
我們經常碰到這樣一些客戶,他們太過注重“績效營銷”,如搜索引擎營銷(SEM)和搜索引擎優化(SEO)。不錯,這些都是很好的營銷形式——投資回報率容易測量,又有大量數據可供測試等等。但是這些形式往往依賴人們對你品牌的熟知度,只有足夠了解你品牌的人,才會去主動搜索。
在非品牌搜索上投錢或許會有一定幫助,但是,首先,這僅僅局限于已經熟知這個產品市場的人;其次,假如你的產品是之前市場上沒怎么出現過的新產品,那么在非品牌搜索上投錢也只是然并卵(經典案例:數字視頻錄像設備TiVo試圖在1999年時通過SEM做推廣)。
那么,你究竟應該把錢花在哪里?答案很多:Twitter、圖片廣告、視頻廣告、Pinterest、GSP雷達行銷廣告等等。但是,如果你非得顧及績效的話,那么Facebook就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在同時實現獲取及時反饋和直達營銷漏斗頂層(Top of Funnel,指通過企業內容創造和內容營銷活動而被吸引到企業網站的訪問者)方面大有潛力。
這一點上還要多說一句:在歸因技術(Attribution Technology,指讓廣告主知道用戶在看過哪些內容之后做出了某個購買行為的技術,目的是幫助廣告主決定各投放渠道的權重)大規模滲透的今天,“無法衡量廣告在各渠道上的互動價值”早已不能成為品牌搜索量下降的借口。
2、無論如何,都要千方百計占領移動高地
移動端帶來的流量已經使得PC端相形見絀,這樣的說法相信你也聽說過了,而且這種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那么,你的流量是不是跟上潮流了呢?
事實上,即使你的產品或服務并不是最適合做成App(如果適合的話,不要猶豫了,趕緊將App上線吧),你也仍然改變不了人們刷手機越來越多這個事實。移動端已經成為購買漏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B2C電商企業來說早已是老生常談,而那些擁有實體店或面向某一地區的商家,也正在絞盡腦汁利用這一點。
不過,讓我們假設你是一家B2B電商企業,目標客戶是一群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那么你要知道,即使是這樣一群人,他們依然可能在各個時間、通過各種移動設備,主動或被動地獲取信息。
這就要求你抓住一切機遇,讓他們看到你的品牌,包括在移動端上投放廣告。
3、鎖定目標,學會善用廣告主第一方數據
先假設你有一套一流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有良好的客戶基礎,也有運作成熟的郵件營銷方案,但是你卻沒有在Facebook、Twitter、視頻廣告和圖片廣告上花太多的錢。
這可能是因為你之前嘗試過其中某些渠道,然后發現這些渠道上的廣告表現都很一般。也可能因為你是受到“末次點擊模式(指以末次點擊量為標準的測量渠道貢獻力的模式)”的限制,因此對任何不是位于漏斗底端的渠道都持懷疑態度。
或許你該換種角度思考了:你現在是坐在一座數據的“金山”上。你有無數種方式來鎖定目標客戶,比如Facebook Lookalike Audiences(類似受眾)、Google Similar Audiences(相似用戶)以及Twitter Tailored Audiences(精準營銷),這些功能都能幫助你找到與現有客戶相似的人群。
而如果你是漏斗底層的堅定信仰者,那么你就更要在RLSA(搜索廣告再營銷,指通過鎖定主動搜索產品相關信息的用戶進行營銷的一種方式)活動中使用廣告主第一方數據了。
4、付費時代,挖掘客戶的潛在付費需求
仍在專注于銷售線索、而不是付費客戶的銷售線索挖掘公司大勢已去。營銷活動中,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CRM系統,就能有效排除無效線索來源,并找出真正有效的銷售線索的來源渠道。
為了做到這一點,你的額外工作就是,從第一方數據中提煉出有關付費客戶、而不僅僅是銷售線索的數據,這就使得你更有必要去使用Lookalike Audiences、Similar Audiences及Tailored Audiences。
5、切勿跟風,新渠道要先觀望一段時間
對于許多適合于視覺化推廣的品牌來說。Pinterest確實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廣告投放渠道,但是針對大多數品牌,現在還不建議急著投錢。
不錯,你確實應該時刻關注新出現的渠道,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建議營銷人員在第二波熱潮來臨時再去嘗試。
這是因為新渠道常常有很多漏洞,還可能有篡改甚至是偽造的報告(還記得一開始Facebook的股票表現得很糟糕的原因嗎?),而且如果你不是有錢沒處花的話,那么你最好還是讓那些大品牌先往里砸錢,等問題浮出水面后,你再考慮投錢也不遲。
話雖如此,越是新的渠道,CPC價格也就越便宜,所以較早嘗試新渠道也還是有好處的。要趨利避害,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握時機,盡早嘗試,但也不要太早。
6、對手思維,時刻關注競品一舉一動
你不在做的事,你的對手在做,沒有什么比這更會讓企業有緊迫感了。
雖然我們不建議企業盲目跟風,但是在做媒體投放計劃時,這一點也是可以考慮在內的,尤其是當你和對手的目標客戶相同時。
監測競品廣告投放動態及投放規律,觀察競品如何行動,這樣才能為所服務的廣告主確定更優的媒體投放策略。
7、對癥下藥,根據細分領域選擇最棒的投放渠道
假設你是一家B2B電商,而你還沒有涉足按行業和崗位鎖定客戶的LinkedIn廣告,嗯……那你還是去看一下吧。
再假設你在推廣一個高度視覺化的產品或品牌,卻還沒有研究過Facebook視頻廣告、Twitter視頻廣告、YouTube、Facebook多項產品廣告以及Pinterest的“可購買圖釘”,那么還是那句話,快去看看吧。而如果你要推廣一大批各個種類的產品,而你還沒在使用Google Shopping,那么你也應該馬上行動。
最后,要求營銷人員改變媒體組合的情況當然還有很多,不過做到以上這7點應該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最后祝你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