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常態經濟、互聯網+和供給側改革等國家宏觀戰略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實體經濟的發展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轉型和變革,由新消費模式主導的新商業生存法則正在興起。傳統的思維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新的消費模式。
如今的市場環境,商家們還沒弄清80后這一代,90后這個1.4億人的龐大群體,卻已經成為消費大軍。要了解這個族群的本質和心理,是現代市場營銷的一項新課題。不可否認,誰抓住了90后這一代,誰就搶先占領了未來市場的先機。
2016年,燈飾照明行業的市場變化,相信大家有目共睹。3月份的訂貨高潮,可以說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水晶蠟燭燈一落千丈;小美式、新中式、簡法式蜂擁而至;以LED為代表的現代簡約燈異軍突起,成為新的亮點。……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是因為消費市場發生了改變,從而讓供給端發生了變化。那些還沒來得及變的企業,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今年5月初,與聯盟的幾位領導出差溫州,順便看一下市場。讓人吃驚的是,幾乎每個門店的門口顯眼位置都是美式或中式銅燈,美式的最多。不難看出,溫州的消費市場對美式的需求肯定比較大。在走訪了幾家門店后,也印證了這一看法。雖然,在現場并沒有看到多少顧客光顧,但是,背后都有一些設計師在做整體方案。所以說,在這個消費決定供給的時代,用戶決定市場。
另外,以前時代的企業競爭,只是平面的二維競爭,同行業的競爭。如今時代的企業競爭,則是三維、四維,乃至更高維度的跨界競爭。有時候,當我們走進一個市場,發現冷冷清清的時候,忍不禁自問:“顧客都去哪兒了?”這個表面平靜得看起來幾乎結冰的水面,其實,下面還有一股或幾股暗流在涌動。客戶已經被其它行業引流到了其它地方,而去年底,帶聯盟的幾個會員,去參加一軟裝公司的開業慶典,僅開業當天,就接了270多單,也包括了燈具部分。一位新疆的經銷商朋友也談到,在烏魯木齊一家裝飾公司,去年接了3000多單,也把燈飾一起干完了。如果每單按2000元計算,也有大幾百萬吧。還有,賣家具的也可以賣燈,賣飾品的也可以賣燈,賣窗簾的,賣衛浴的,甚至未來賣服裝的、餐飲的都可以賣燈。這種跨界帶來的競爭,我們該如何面對?值得深思和研究。我想,這也是很多商家,都能夠深切體會的現象。終端服務商是離用戶最近的群體,也是對這種變化,感受最深的群體。
今年4月初,共享聯盟在常州召開全國會員大會,就圍繞“新形勢和新活法”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汪順波會長在講話中也指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會呈現出幾大現象:
首先,傳統的燈飾照明概念會向智能光電轉移,以照明LED為代表的產品會替代所有發光。LED照明的最大特性就是可以數字化,可以跟互聯網跟軟件連接。可以數字化的產品,它就能夠做到智能科技;
其次,整個產業鏈都是光電科技,會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出現。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本會關注和進入這個產業鏈;
第三,互聯網是助推產業的發展,而不會革大家的命。互聯網的發展,一定會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一次革命性的機會。互聯網創造了無限可能和想象空間,買方和賣方無需見面,就可以完成交易。互聯網這種技術革命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