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板材之鄉”的懷寧縣馬廟鎮是安徽省板材行業集群專業鎮,鼎盛時期,幾乎家家都是“生產車間”,成為當地的第一支柱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板材業已進入到‘微利時代’,面臨重新洗牌,面對日益提高的發展門檻,該鎮加快供給側改革力度,引導和扶持板材企業走出轉型升級發展新路。
“逼”出轉型升級
“投資了近400萬元,今年初開始投入生產,產品全部出口,一年下來3000萬元產值應該沒有問題。”懷寧縣馬廟鎮康華紙杯廠負責人孫書青說。從事板材生產16年的他在退出板材行業后,轉型做起了“外貿生意”。
2月24日,在孫書青的紙杯廠看到,9臺嶄新的機械整齊地擺放在一棟兩層1300多平方米的車間里,20多名工人在熟練地制作紙杯。今年56歲的孫書青以前一直從事模板生產,隨著市場的變化,板材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用當時企業家的話就是“賺不了錢,剛夠發工資”。就在市場倒逼下,企業決定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他看到本鎮不少生產出口紙杯廠家,市場前景看好,他看準商機,于今年轉型投資上馬紙杯廠項目。像孫書青一樣,今年在馬廟鎮從事板材業轉型的企業有8家,這個數據已經連續5年時間保持快速增長,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該鎮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意愿。
位于馬廟鎮工業集聚區內的慶祝實木門有限公司近期上馬了二期工程,這一項目不僅能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2200萬元,還將其所處產業鏈位置前進了一位。“我們今后產品將全部出口到國外。”企業負責人說。產品升級后,他們將加大投入進行設備改造,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扶”出二次創業
在馬廟鎮旭森地板負責人王文戰看來,伴隨著市場的低迷,從生產市場低端的膠合板,到轉型升級為木地板,在建設中遇到了資金、土地等許多難題,鎮政府專門召集專家前來“會診”,及時解決了難題,使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年實現產值達3000多萬元。
如何在錯綜復雜經濟形勢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這是馬廟鎮近年來一直努力和實踐的方向。一系列的機制創新讓該鎮的政策引導發揮出了強勁的作用。馬廟鎮通過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二次創業者開展培訓,通過解讀各級政府的優惠政策,拓展創業思路,廣泛宣傳發動,鼓勵他們抓住機遇,掀起全民創業熱潮。該鎮還制訂一系列扶持政策,對“二次創業”的企業主,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在技術上提供幫助,在信息上提供服務,讓他們樹立創業信心,努力造就一批新型企業家。與此同時,招商項目從落地起,該鎮就組織專人實施一站式、保姆式的“跟蹤服務”,全力確保項目簽約、審批、開工各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及時幫助妥善解決落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該鎮在完善鎮工業集聚區的基礎上,今年正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投資建設小微企業發展平臺,扶持‘二次創業’的老板們做大做強,進一步做大做強板材行業集群專業鎮這塊金字招牌。
“轉”出現代工業
2月24日,坐落在馬廟鎮工業集聚區內的應潔利有限公司,將生產總價值500多萬元的8套機械配套工業刷發送到韓國。該公司生產的精細研磨輥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旺旺集團、鞍鋼等大中型企業所需的工業刷輥基本都是該公司配套生產,這些爐糛傳送琨將用在鞍鋼制造汽車面板、家電鍍錫帶材清洗研磨上,打破了國內企業使用精細研磨輥長期依賴進口的困局。公司投產僅一年時間,產品已出口韓國、西班牙、歐美等國家,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
在政府的引導扶持下,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由于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馬廟鎮呈現出高端化、低碳型的工業理念。目前,該鎮322家中小微企業中,科技創新型企業占60%。這些科技創新型企業有一半以前是生產板材的。去年這些通過轉型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實現生產總值超過30億元,同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取得國內領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項,獲市科技進步獎和專利獎項,獲專利授權4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2.3億元,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2.3億元。近兩年來,該鎮新增中小微科技型企業22家,帶動1300人就業,增加產值8.2億元。
馬廟鎮轉型后的板材企業主,將目光瞄準國際市場,全鎮出口型紙杯生產企業發展到30多家,大多是生產板材轉型的企業。目前,該鎮擁有自主經營出口權紙杯生產企業2家,全鎮年生產紙杯量45億只,直接或間接出口創匯達6000多美萬元。產品遠銷北美、歐洲、大洋洲、南美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